
孔雀鱼疾病预防,孔雀鱼疾病预防和治疗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孔雀鱼疾病预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孔雀鱼疾病预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怎么预防孔雀鱼生病?
方法如下:
1,稳定水温。发生针尾病的水温都不是很高,一般在26度以下,所以我们要把水温控制在29~30度。水温26度与30度的差别是巨大的,用手试水也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区别,鱼的活动情况和摄食速度也是明显不同的,30度水温时的鱼苗摄食量明显增加,活动量很大,免疫力较强。如果室内温度与鱼缸内的温差较大,就不要充氧了,冷空气也容易引起针尾病。
2,稳定水质。鱼苗的密度不可太大,一般来说30cm×30cm×30cm的鱼缸,放养鱼苗的数量最大为50尾,也就相当于一窝鱼苗的数量。当残饵和粪便较多时抽出即可,蓄水以老水为最好或者晾晒5天以上的水,切忌不要大量添加新水,待蓄水保持与缸内水的温度平衡,蓄水时避免水流冲击到鱼苗身体。
孔雀鱼生病怎么办孔雀鱼身上长小、白斑点传染?
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 (1)病原体:多子小瓜虫(***)。传染途径:水蚤、病鱼,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玻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,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,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。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。及时发现早治疗,早隔离,加强消毒,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。白点病分为早、中、晚三期,病程5~7天,各期为2~3天,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,死亡率可达60%~70%。 (2)症状:早期,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,有食欲,精神没有多大变化。中期,鳍、身躯到处是白点,没有食欲,不爱活动,到处蹭痒,颜色变暗。晚期,白点布满全身,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。鱼有气无力,左右摇摆,体表粘膜增多,呼吸困难,窒息而死。 (3)治疗:此病要综合治疗,只用药收效不大,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。首先停食4~5天,减少污染,保持水温恒定,升温比原水温高2~3℃为佳。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,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。
我的孔雀鱼经常烂尾,我可以在大缸里按标准放一点大白片进行预防吗?
你好,最好能比较详细的说一下你鱼缸的基本情况,比如缸的尺寸、鱼的密度、过滤系统的大概情况,以便能对症下药。
大白片是用来杀内寄和外寄的。如果鱼儿的症状不是***引起的,那么下这个药是没有效果的。
鱼儿烂尾充鱼多数是因为水质不好,管理不到位引起的,比如换水水温、水中毒素超标等。再就是有没有一个相应匹配的过滤。鱼儿出现问题首先从这些方面入手考虑,首先是适当少量多次的等温换水。另外网上有很多针对性的杀菌水杀菌剂可以适当的放一点。
孔雀鱼烂尾一般是三种情况引起的。
1-最主要也是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就是水质问题引起的,如果你的鱼没有和其他鱼混养,没有外伤的情况下烂尾缩鳍,那么基本就是这个原因了。
要知道孔雀鱼最适合生存的水质是微碱性水质,也就是ph7---7.5之间,但是孔雀鱼是一种适应性比较强的热带鱼,能耐16度低温和较脏的水质。虽说适应性强,但不代表可以无限适应。如果鱼缸长期不换水那么水质必然败坏,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增多,氨氮超标等,且ph值会持续降低,当ph值降到一定程度鱼缸就会跌酸,鱼鳍就会出现溃烂溶解,鱼无精打***。
此时就必须要换水或者加入小苏打将酸碱度调回正常水平,注意这个过程不能太快,要让鱼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。且ph上升过快时如果缸内氨超标,氨在碱性水中会释放毒性,导致鱼类急性氨中毒。所以还是要以换水为主,一次换水三分之一,情况紧急时也尽量不要超过一半。
2-鱼类有外伤。尤其是混养了一些嘴贱的鱼,鱼鳍会经常出现被咬伤的情况,此时如果水质不洁或者鱼的抵抗力不好,就会被细菌感染,也会导致烂尾。需要注意的还是保持水质,要养成有规律的换水习惯。
3-鱼的抵抗力出现问题。健康的鱼即使在受伤的情况下也是不易感染其他疾病的,它们会很快自愈,所以在平时的喂养过程中要有规律的喂食,饲料不要太单一,营养均衡一些,这样会提高鱼的免疫力。
总结一下就是,平时一定养成规律的换水喂食习惯,疾病的预防永远大于治疗,平时多注意一些,会大大降低鱼患病的风险。
大白片Waterlife Octozin作用,奥托金是沃特莱伏家族里的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药品,官方提供的说明是可用于头洞病、体内***引致的昏睡病及鱼色变淡或黑、肠胃***引致的"胀肚"症状、小丑鱼病及仙科鱼病,对龙鱼, 花罗汉, 七***仙及海水鱼患肠道感染特别凑效,亦可医治无脊椎生物水族箱内的鱼类白点病及丝绒症。 绝不损害水草、无脊椎生物及硝化细菌。
由于药品较为贵重,根据大家的反映,本药有几个突出特点,一是安全,几乎没有看到因该药品引起鱼的死亡的情况发生;二是效果显著,在安全的前提下,治疗效果显著;三是使用广泛,可用于多种名贵鱼只的多种病害。
但还是提醒大家,要取得好的效果,除了要遵守说明书的用法和剂量要求,对不同的鱼和患病的不同程度应有所调整,个人的建议是:对于重病鱼(体质较虚弱、长期患病的)、小鱼和小型鱼,应当适当减少剂量,尤其是第一天的下药,要认真观察鱼的状态。
祝福楼主水清,鱼靓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雀鱼疾病预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孔雀鱼疾病预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nbfsw.com/post/14841.html发布于 2024-04-05